
越剧《十八相送》剧情简介
《十八相送》是越剧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中的经典核心唱段,讲述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期满,与同窗三年的梁山伯分别,梁山伯护送她回家,二人在十八里路途中的故事。一路上,祝英台借景抒情、巧妙比喻,多次暗示自己的女儿身和对梁山伯的爱慕之情,如以 “牛郎织女把桥会”“雄雌大白鹅”“井中双影” 等作喻。但憨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未能领会其中深意,面对祝英台的种种暗示,或答非所问,或茫然不解,使得祝英台又急又羞,却又无可奈何,由此产生一系列妙趣横生、含蓄浪漫的对话情节,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。
越剧《十八相送》相关人物
- 祝英台(旦):在唱段中,祝英台大胆而含蓄地表达着对梁山伯的爱意,通过各种巧妙的比喻试图让梁山伯明白自己的心意,展现出她的聪慧、俏皮与深情。演员通过灵动的眼神、细腻的表情和婉转的唱腔,将祝英台急切、羞涩又略带无奈的复杂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- 梁山伯(小生):憨厚单纯,对祝英台的暗示浑然不觉,真诚地将祝英台当作 “贤弟”。演员以朴实的神态、憨态可掬的动作和率真的唱腔,把梁山伯的懵懂与质朴展现得十分生动。
越剧《十八相送》赏析评价
越剧《十八相送》唱段是越剧艺术宝库中的瑰宝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在艺术手法上,它巧妙地运用了 “比兴” 的修辞手法,祝英台借助沿途所见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故事,委婉地传递自己的情感,既符合古代女子含蓄的表达习惯,又增添了唱段的文学韵味和趣味性 。
唱腔设计上,旋律优美流畅、婉转悠扬,根据人物情感变化灵活调整节奏与曲调。祝英台的唱腔多细腻柔和,时而轻快俏皮,时而哀怨含蓄,充分展现其细腻的情感;梁山伯的唱腔则质朴憨厚,与人物性格完美契合。表演方面,演员通过细腻的眼神交流、生动的肢体动作和默契的配合,将二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互动展现得栩栩如生,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,沉浸在这段含蓄浪漫的爱情氛围之中 。此外,该唱段还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,祝英台的聪慧勇敢与梁山伯的憨厚单纯跃然台上,成为越剧经典中的经典,历经岁月洗礼,依然深受观众喜爱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