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唐喜成(1924年-1993年),著名豫剧大师,宗祥符调,豫剧唐派艺术创始人,人称“豫剧第一生”,豫剧生行代表人物。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。生前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,河南省剧协理事,省政协委员。国家一级演员,著名豫剧大家。唐喜成先生开创了豫剧生行十生九唐的唐派艺术流派,艺术造诣成就贡献为豫剧生行最高峰,一代伟大的豫剧宗师。唐喜成是我国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大师,豫剧生行第一人,豫剧生行领军人物,豫剧”唐派艺术”的开山鼻祖。是著名的豫剧“二本腔”(假声)演员。 十岁是在长葛学沙河调男旦,17岁嗓音失润后,回开封遂苦练武功,改演祥符调武生和花脸,同时悉心钻研假声唱法,终于练出了很好的二本腔,成为唱做俱佳的生角演员,人称“响八县,一拿三”(即生、旦、浄三者皆能)。
唐喜成先生的演唱虽以假声为主,但音域并不窄,而且声音洪亮,高低音衔接自然,控制自如。特别是吐字清晰,唱高腔也能保持音色的柔和悦耳,这在梆子戏二本腔演员中是很难得的。在五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,他创造性的以宏亮、委婉的“二本腔”和细腻、真实的表演,塑造了众多正直、廉明、潇洒的生角形象。唐喜成对唱腔尤为重视,如“李世民登龙位万民称颂”一段唱腔,不仅悦耳动听,稳健大方,而且是运用二本腔,高低音域相差八度,吐字尚能真切,悠然自得。若在气息控制,声音运用上无过硬的本领,是难以胜任的。又如“俺杨家赤胆忠心把国保”这段唱腔,当唱到俺杨家的“血”时,杨延景已是历数忠良,具遭惨伤,怒冲肝胆,情绪激动达到了顶点。唐喜成同志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,充分发挥了“二本腔”的特点,同时又吸收了豫西调的旋律并加以移位,使整个唱腔衔接通顺流畅,既充分的表现了人物的激动心情,又保持了唱腔风格的完整统一。
代表剧目有《南阳关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三哭殿》等。